欢迎来到汉博官方网站!咨询电话:18958069291

行业信息

新媒体渐成传谣“帮手”呈现公司化运作趋势 专家呼吁 遏制“微谣”需加重网络平台管理者责任

发表时间:2015/6/11 10:22:11  来源:中国普法网  作者:  浏览量:1445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对于网络管理部门而言,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众多网友而言,也需要更为严格的自律。

  开栏语

  随着媒体发展的日新月异,我们进入了“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传统媒体纷纷向新媒体转型,自媒体也迅速崛起。人们获取信息的媒介日益变化,现在的微博、微信等也终将被更新的其他平台所取代,更方便、更快捷将会是永远的主题。如此,必然导致这样一个结果:无论我们在什么地方,大量的信息会充满我们的眼睛和耳朵。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不仅仅要关注信息的本身,更要了解信息的载体——新媒体。可以说,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加强了普通民众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甚至可以改变事件发展的走向。与此同时,虚假信息泛滥以及媚俗化倾向也不可避免……

  作为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事物,新媒体的发展必然是从幼稚到成熟,这个过程需要面临着很多的考验。为此,《法制日报》视点版从今天开始推出“新媒体观察”这个栏目,以法治的视角关注这一新生事物的成长。

  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发布者,传播谣言的成本极低。如何终结或减少网络谣言成为管理者和公众的必修课。将政府管理、社会运行都纳入法治轨道,促使公众形成对法定秩序的基本信任,网络谣言也就没有了市场

  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然而正如硬币的两面,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在集聚高人气的同时,也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他们利用网络平台制造伪科学、制造谣言以及蛊惑人心的言论、图片等,进行病毒复制式的传播,而微信已然成为谣言传播的第一网络阵地。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利用微信公众号传谣已呈现公司化运作趋势,背后则清晰呈现出一条各家微信运营公司借谣生利的商业模式。

  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发布者,传播谣言的成本极低。如何终结或减少网络谣言成为管理者和公众的必修课。

  “微谣”渐起

  据新京报报道,2014年10月,微信公众号“蜜琪儿”发布了《农夫山泉停产,这水我再也不敢喝了!我要买水机!》的文章,图文并茂地宣称农夫山泉天然饮用水污染严重,已停产。一经推出,短时间内就得到十余万的转发量。

  记者查阅“蜜琪儿”过往的微信内容发现,与农夫山泉这篇文章相比,其普通微信内容的转发量通常在数千次左右,十余万的转发量使“蜜琪儿”公众号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法制日报》记者梳理发现,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传播的谣言多与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如食物相克、人死于酸性体质活在碱性体质、榴莲和牛奶同吃致癌、微波炉厂家打死都不说的惊人秘密等。

  “网络谣言主要与健康有关。”北京科技报总编辑童庆安对《法制日报》记者说,他同时还负责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每月‘科学’流言榜”,定期对社会上流传的疑似谣言,通过权威求证后进行辟谣。

  童庆安告诉记者,微信谣言的传播者主要是利用大众对信息知晓不对称的弱点进行传播。相比微博,微信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因此,一些虚假信息一时很难发现并得以甄别。

  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的几位市民均表示,获取谣言的途径都是通过微博、微信。

  相对于微博的开放性,微信是限于朋友圈的相对封闭的传播系统,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微博基于其开放性,可以很快对不实信息作出过滤反应,具有很强的自净功能,但是微信却很难自我过滤,至少速度要比微博慢很多。

  “很多人在微信朋友圈热衷传谣,却对辟谣信息视而不见。”童庆安说,他分析认为,这缘于很多人对辟谣信息将信将疑,加之不愿自掌嘴巴,导致辟谣信息的传播并不是很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