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信息
“关键词”,是生意还是骗局?
注册“关键词”,一转手就能赚个百万千万,这么好赚钱,你心动了么?
所谓“关键词”,就是你输入网络搜索框中的文字,然后命令搜索引擎寻找相关信息。你可以命令搜索引擎寻找几乎任何相关内容,所以,“关键词”的内容可以是:人名、网站、新闻、小说、软件、游戏、星座、工作、购物、论文、视频等。“关键词”,对于普通网民而言,方便搜索信息;对于企业而言,有利于树立和推广品牌。
于是,有人就看中了其中的“商机”,像注册商标那样注册“关键词”,然后转让赚钱。真的这么容易赚钱?近日,记者调查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其中的陷阱可谓一个接一个。
会场上抢到“关键词”
去年底,温州的姚老板被邀请参加了一个关于“互联网个人发展及企业商用普及”的发布会。
会场上,一个自称拥有众多头衔的讲师,不停地向嘉宾抛出关于投资“关键词”赚钱的例子,说很多人都靠注册网络“关键词”发了财。他介绍:“众多浏览器、网站等都植入了我们的搜索引擎……如果你们在我们这里注册了‘关键词’,就有了7亿多客户……”
场内有20多名客户服务人员。每当有嘉宾人报出一个“关键词”,就会有一个客户服务人员大喊:“这是我要帮我的客户注册的。”此时,一个自称负责人的男子会带着激动的神情,对嘉宾说:“要注册,就是还没注册,你要注册还来得及,赶紧!赶紧!”
在这种氛围下,姚老板心动了,开口咨询“浙江鞋业批发网”这个“关键词”是否已经注册。这时,马上有人开始咨询同一个“关键词”。姚老板怀着紧张的心情,在会场花2000元钱“抢先”注册了“浙江鞋业批发网”。
可是,出了会场没多久,姚老板就觉得不对劲了:这“关键词”如果真的那么抢手,他们为啥自己不注册?这“关键词”真能换钱吗?
后续费用名目繁多
嘉兴的林先生恐怕能回答姚老板的问题。
与姚老板一样,林先生也参加了那么一场所谓的电子商务新媒体说明会,在会上,他花钱注册了“文化”这个“关键词”。根据公司宣传,如果有人在手机上搜索“文化”,林先生名下的文化公司将优先显示。
林先生回忆当时的情况:他这边刚与公司签下了注册合同,付了1万多元注册费,那边就有人来电话询问转让事宜。电话那头说,可以帮忙高价转让“文化”这个“关键词”,转让金额为150万元左右。
之后,林先生几乎每天都能接到十来个这样的电话,对方自称不同的公司,但都是要求购买“文化”,开出的价格也都不一样,有的甚至开出了千万元的转让价。
林先生琢磨再三,选了其中一家苏州的公司。对方工作人员表示,单一个“关键词”转让值不了多少钱,只有把一些衍生产品做大做强了,“关键词”的身价才会翻上去。“你可以请你现在的公司帮你把这个词做大做强,然后我们再来购买。”
对于林先生这样的要求,公司自然一口答应。这之后,林先生就一直被“忽悠”着掏各种钱。域名申请、网站建立、手机客户端开发……等所有程序走完,林先生已经掏了11万元。
但这时,林先生再也接不到有人要出钱购买“文化”的电话了。
苏州的那家公司与注册“关键词”的这家公司,到底存在怎样的利益关系,林先生自己查不出来。他只知道,花大价钱弄来的“关键词”和相关网站啥的,根本无人问津,“我被骗了”。
想要维权有点困难
林先生去报警,可是公安部门却表示无法立案。原来,他手中握有的,只是“开发合同”,而不是“转让合同”。合同只对注册“关键词”、网站建立、手机客户端开发等内容作了约定,没有类似点击量、下载数量等成效方面的约定。对于“转让‘关键词’”这样的内容,合同中压根没有提。民警表示,现有证据很难证明网络科技公司互为掮客做“托”,也不能证明这些公司存在欺诈行为。
另据了解,工商部门接到类似投诉也只能按照相关程序进行调解,如果双方无法达成共识,他们也只能建议投诉者走司法渠道。“对于那些各种名目的会,主办方若以增值盈利为诱饵,虚构某产品的投资价值和投资前景,拉人集会引诱消费者上当受骗,则涉嫌虚假宣传。”工商部门也提醒消费者,“要谨慎参加此类聚会。”
已经有了“升级版”
当姚老板、林先生等人被“关键词”所困扰时,已经有一伙人围绕“关键词”展开“升级版”———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近日,嘉兴南湖公安分局打掉了这个诈骗团伙。。
62岁的周老板在苏州经营一家五金电器公司。他手中拽着的“关键词”是:“中国线上开关网”。。
今年6月,他接到了嘉兴一家网络公司“天道网络”打来的电话。“天道网络”自称是网络“关键词”买卖的中介公司,并表示买家“厦门移山投资公司”相中了周老板在网上注册的“关键词”———“中国线上开关网”,出价高达240万元。
周老板很兴奋,但还没失去理智。为保险起见,他去实地考察了“天道网络”这家公司。公司坐落在嘉兴耀城广场,周老板毛估估公司员工也有40多人,看起来非常正规。这下,他放心了。
周老板与公司签订了一份委托代理合同,由“天道网络”帮忙转让“中国线上开关网”。这时,公司告诉周老板,要转让“关键词”,得有一个“诚信认证”的过程,否则通不过审核。这个“诚信认证”的手续比较复杂,但只要周老板掏钱,公司就可以代办。周老板想想,240万元就快到手了,便一下子支付了3年的“诚信认证”手续费,共4.5万元。
可是,这之后,周老板一直没有等到买家的240万元,“天道网络”的工作人员也开始推三阻四。
今年7月14日,周老板到嘉兴新兴派出所报案。
警方调查,“天道网络”在2013年12月份注册时,原名为“商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今年3月,公司改了名称并开始利用员工冒充买家,以购买被害人网上注册的“关键词”为由,骗取“诚信认证”费用。
公司有2个主要部门:一个是“商务部”,从事诈骗的主要部门,主要负责人王某;另一个是“BD部”,从事相对正规的网络活动,提升网站人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混淆视线。
据王某交代,公司原来是做正规生意的,但赚不来钱。他了解到现在“关键词”市场比较混乱,便上网搜索哪些人已经注册了“关键词”,再以虚构买家、冒充身份等方式进行诈骗。
自3月以来,“天道网络”骗了黑龙江、北京、重庆、广东等10余个省市的40多名被害人,诈骗金额达170余万元。其中被骗金额最高的是台州的胡女士,被骗15万元。
目前,王某等12名犯罪嫌疑人已经被刑拘。“天道网络”虽然是由王某全权负责的,但民警发现,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李某。李某在苏州等地还注册有多家公司,也在从事类似“生意”。目前,警方正在追缉李某,案件还在进一步侦查中。
记者手记:
对于“关键词”的购买和转让,现在可谓众说纷纭。
工信部曾专门发布了《关于关键词转让有关问题的声明》:“近日,我部收到用户关于手机关键词、3G 关键词、网络关键词等关键词转让问题的相关咨询。特声明如下:手机关键词、3G关键词、网络关键词、无线网址、信息名址等关键词转让属于市场行为,我部从未对关键词转让设立许可或备案条件,也不会对相关转让行为收取定金。”
记者也从一位网络技术专家了解到,目前移动类互联网公司推出的“手机关键词”营销,多数要基于自己开发的手机浏览器进行搜索才能完成。如果网民没使用相应的手机浏览器,即使搜索点击了某企业购买的“关键词”,也无法搜索到该企业的网站和相关信息。这对于购买了“关键词”的投资者而言,没人浏览就等于起不到商业宣传的效果。
先不管“关键词”到底有没有投资价值,反正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一定要擦亮眼睛,谨防陷阱。